您的位置::卡勒机械网 >> 乳化剂

改革开放三十年工程机械行业走向国际化【推荐】浴用具

时间:2022年10月24日

改革开放三十年 工程机械行业走向国际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快速发展,令世人瞩目。

一、我国工程机械发展历程划分

新中国成立以来,工程机械按其发展特点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60年)为萌芽与准入时期;第二阶段(1961-1978年)为行业形成时期,其标志为:在第一机械工业部组建成立了工程机械管理专业局(简称一机部五局);第三阶段(1979-1997年)为行业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全面发展期;第四阶段(1998年—至今)进入国际化发展时期。

二、工程机械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全面改革发展期(1979-1997)[全文]

三、走向国际化高速发展期(1998-2008年)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自“十五”计划以来,逐步进入了国际化发展轨道,其主要标志和取得的辉煌业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主要产品核心配套部件国际化优选采购,提高了产品技术水平

为了提高整机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运行可靠性,1998年以后,核心部件配套鼓励企业在全球优选采购,提出了要改变以往对整机和零部件进口关税“倒挂”的政策性建议(所谓倒挂:即整机进口经常享受关税减免待遇,而零部件进口关税不予减免),多次提出和不断修改进口整机产品不予免税的产品条目。与此同时,降低了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经过认证的项目还可享受全免进口关税的政策性待遇。这一政策的实施,使整机进口增长速度下降,同时也缩短了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使产品的性价比指标进一步提高,不仅控制了国内大部分市场份额,同时为批量出口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外商合资、独资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市场国际化

随着我国对工程机械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国际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兼并和兴办独资企业的势头猛烈,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已四处林立。例如卡特彼勒公司在天津兴办履带总成和在徐州兴办挖掘机企业以后,又在山东兼并了山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装载机;在江苏苏州建厂生产轮式装载机扩大出口、在徐州又延伸发展了推土机和路面机械生产基地、在无锡发展工程机械柴油机配套项目,并在大连成立了研发中心,进一步扩大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还有日本的小松、日立、神钢、力至优,韩国的现代、斗山、德国的利勃海尔、阿迈、普茨迈斯特、荣格恩莱西,美国的特雷克斯、海斯特、马尼托瓦克,意大利的卡拉诺、仕高码,瑞典的沃尔沃等跨国公司,还有不知名的外企公司多达100多家,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除了兴办独资企业以外,进一步兼并中方企业,使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境内竞争呈现全面国际化的状态。促使本土企业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吸收外资企业的经营理念、先进技术、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变压力为动力,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徐工集团、中联重工、柳工集团、厦工股份、龙工集团、山推股份、三一重工、合叉集团、杭叉股份、常林集团等一批企业已经走上国际化的舞台,不仅国内市场销售额年年创新高,并以更惊人的速度挺进国际市场。

(三)坚持创新理念是企业发展之本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工程机械行业创新理念得到了全面发挥,在企业体制、机制、管理改革、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营销理念和营销网络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1)体制与机制创新。

工程机械行业编制的“十五”、“十一五”规划中,都把深化改革、推进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行业发展头等重要的战略任务。例如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2000年体制与机制改革之前,员工有2000人,叉车年销售量2128台,通过体制与机制方面三次渐进式的不断改革创新,到2007年,员工还是2000人,年生产叉车达26000多台,是2000年的13倍;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通过产业化和体制与机制分阶段的不断改革创新,旗下的中联重科公司得到了高速发展,销售额十年增长了81倍;徐集团是大国企,国企管理方面的弊端一直拖累着徐工集团的发展,近两年通过深化改革,在政府指导下,对体制与机制方面不断稳步改革,提高了行业竞争力,保持了行业排头兵企业的位置;柳工股份原来是大国企体制,地处广西偏远地区,近十年来对内部管理程序、责任目标、人才战略、激励机制、信息化技术管理、新型营销理念与网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使柳工股份得到了快速发展,2007年比1998年销售额增长了9.3倍,利润增长了26倍,装载机、挖掘机总销量增长了10.4倍,但是总资产只增加了2.78倍,这就是体制创新后暴发出的强大发展动力。目前行业内已有22家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后使其中80%以上的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良好的上市业绩。

(2)知识产权自主创新发展,新产品层出不穷,老产品不断更新。

在国际化竞争轨道上,重点骨干企业都非常重视自主创新发展,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每年投入的创新研发费达到销售额的2〜4%,有些企业甚至达到5%,这样的举措充分体现了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人员的人才价值,使之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活动中去。十多年来,有12项重大技术创新列入国家“863”计划实施项目,并达到预期的险收目标。与此同时,每年有80个左右新产品新技术项目问世,是2000年前平均水平的2倍。据不完全统计,新产品产值近3年来同比增长速度为:2004年20.9%,2005年33.3%,2006年35.6%,都超过了行业销售额的增长速度。新产品产值占行业总销售额的比例也大幅提高:2004年24.4%,2005年27.5%,2006年30.5%。其中每年有10多个项目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2007年有3项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有些项目得到社会上很高的评价。例如山河智能公司研发的SWEL55型多功能小型挖掘机,在美国市场销售,一举获得素有“工业设计奥斯卡”之称的2007年度美国工业设计者协会(IDSA)颁发的“国际杰出设计金奖”;航天动力自主研发的液力变矩器成为德国ZF公司、美国CAT公司、英国JCB公司的配套产品,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柳工自主研发的G系列装载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已被公认为畅销产品,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指定为四川地震抢险救灾的首选产品;徐工的起重机产品也被国际同行们认定为刮目相看的品牌,成为世界销量第一品牌;大型履带吊、全路面起重机、旋挖钻机、混凝土泵车、大型提梁机及运梁车、盾构机等大型工程机械在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上不断诞生出来,并在国际博览会上频频亮相,得到了外商的好评。

科技创新带来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了产品市场份额。

(四)产品出品方式开始实现六个转向,出口迅速增长,工程机械CHINA品牌已经成为国际工程机械主要产品之一

几十年来,中国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一直处于严重逆差状态,2005年开始持平,并进入顺差发展。这个阶段的发展特征之一是产品出口实现了六个转向,即由进口逆差转向顺差;出口方式由外贸公司转向以企业自营出口为主;由贴牌转向以企业品牌出口为主;由主要向第三世界国家出口转向发达和次发达国家;出口地区由游击战转向阵地战;现在又由直销转向代理制,充分发挥当地代理商人文地理优势,使出口额年年创新高,提高了国际市场对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品牌认知度,中国工程机械将成为国际市场主要竞争者之一。历年进、出口额及增长率发展情况见表4及图示。

(五)企业进入更高层次的海内外兼并扩张发展阶段,体现出资本运作和技术输出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企业并购、重组在国际上是常见的发展规律之一。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过渡期中,企业受地方“块块”经济指标体系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牵制,对于企业跨地区的重组并购,一直难以操作。但是随着市场竞争不断深化激烈,部份企业要面临退出市场,经验和教训使政府和企业自身对市场经济发展理念不断更新,变被动为主动,1998年以后行业内跨地区的资产重组与并购案例开始多起来,大大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在叉车行业,由合力叉车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兼并了宝鸡叉车公司四厂和三厂与五厂;合力叉车在2004年以后,凭借自行开发的叉车技术向巴基斯坦和墨西哥出口散装件供给组装生产叉车,还向墨西哥和印度等国进行技术输出,展开了全方位的国际竞争。江苏沃德集团兼并了常松工程机械厂和三九宜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装载机生产经营权。柳工集团及柳工股份兼并了上海叉车厂、江苏江阴压路机厂、扬州机械厂、蚌埠振冲起重机有限公司,并在天津建立了北部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在海外澳大利亚和印度等设立子公司,开始国际化运作。中联重科于2004年与湖南浦沅工程机械集团强强联合后,大力发展起重机产品业务,规模和技术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提高了市场占有率;2008年又收购陕西新黄工机械责任有限公司发展推土机和挖掘机产业;同时又收购东风汽车旗下的湖南专用汽车车桥厂,发展工程机械车桥配套业务;在海外继收购英国保路捷公司以后,又在2008年以60%控股权收购意大利的世界排名第三的GIFA混凝土机械制造商,大力推进混凝土机械国际业务。还有徐工集团、三一重工等企业也都在海外开始设立子公司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这说明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中先头部队已经驶入国际化的发展轨道,今后重点企业的发展决策应定位于全球市场,路子才能越走越宽。

(六)国际化战略进一步促进了行业快速发展,取得了辉煌业绩文中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删除!

友情链接